同福永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
杭州同福永釀酒有限公司地處杭州市余杭區塘棲古鎮,是一家從事釀造業的企業,主要產品有白酒,黃酒,果酒,醬油,米醋和飲料軟包裝系列。“同福永”品牌已經走出塘棲,在全省全國乃至海外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。
一、百年老字號
1890年(清光緒十六年),塘棲夏甫卿在西石塘街創辦了“夏同福”。1896年(光緒二十二年),夏氏將醬園賣于汪道生家,改稱“汪同福生記”。1913年(民國二年),汪同福生記被汪合興醬園接收為分園。1920年,汪合興醬園改名為“汪同福”,抗戰勝利后,改名“同福永生記”。1956年,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時,同福永醬園與塘棲仲嘉順、源新、郭源茂等釀造廠合并,改為地方國營塘棲釀造廠,所產黃酒多次在杭州地區被評為質量第一名。1987年,國營塘棲釀酒廠已有職工490人,產品有黃酒、白酒、果露酒、藥補酒、啤酒等5大類40余種,年產量15488噸,年產值1068萬元。所產清宮御酒、竹葉青、螞蟻酒、雙參禮酒等,在市場上十分暢銷。
2007年初,長期為塘棲酒廠供應大米的余杭興良米業公司老板沈士良了解了“同福永”的故事,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老字號的商業價值,決定接手當時已經經營困難的塘棲酒廠——“杭州同福永釀酒有限公司”,正式恢復使用“同福永”這一百年品牌,并積極申報老字號。老字號評審專家來實地察看后,發現廠區內那一排排具有百余年歷史的大缸、一排排像金字塔一樣的竹編缸罩、一百余年沒遷過址的生產廠區,不由嘖嘖稱奇,一百余年沒動過地方的老字號,這在浙江全省都少見。2011年,“同福永”正式成為了“浙江老字號”企業,亮出“同福永”百年老字號的金字招牌。
二、開創新局面
為了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,沈士良以新技術注入老工藝,研制醬香型白酒,又以塘棲特色枇杷、桃子、青梅入酒,研制果酒系列,“同福永”以特色品質贏得了市場。
“同福永”一直以來以釀制黃酒和白酒為主,但是長期以來白酒一直為外地品牌占據,沈士良決定從白酒上打開局面。要贏得市場,關鍵是質量。酒這個東西,質量好不好,一喝就知道,沈士良在優質原料供應和釀造工藝的提升上下功夫,經過一番努力,終于研制出原釀珍藏白酒。塘棲的老百姓都親切地稱它為“唐毛”(已注冊,寓意塘茅,塘棲茅臺),每逢外地親朋好友過來,宴請時便以“唐毛”助興。一來二去,酒香飄出了萬里……眼下,53度、45度、43度和38度同福永紅瓶白酒已經走出余杭,正在江浙市場走紅。
塘棲古鎮素以枇杷味美聞名,“四、五月時,金彈累累,各村皆是,筠筐千百,遠返蘇杭,嶺南荔枝無以過之矣。” 枇杷不易保存,生果超過兩天就會腐爛變質。沈士良經過與杭州農科院接洽研究,以高科技結合百年傳統工藝,創新釀制出具有塘棲特色的枇杷果酒。“枇杷酒”甘甜馥郁,具有一定的潤肺止咳的功效,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養生果酒。每一年,“枇杷酒”上市季節,引得各方酒客慕名而至,一嘗為快。
也許熱衷追劇的讀者聽聞桃花果酒幾個字會心馳神往,是的,《三生三世·十里桃花》電視劇的熱播,讓沈士良和同福永團隊發現,那逍遙避世的折顏上神所釀“桃花醉”如果不一壇壇搬到現實中,讓大眾大快朵頤,豈不可惜?很快,同福永低度“桃花笙記”果酒面世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
果酒系列是同福永目前重點開發的項目,其制作工藝還讓這家老字號獲得了一張現代化的“新名片”——“浙江省科技型企業”。
三、傳承和創新通往更廣闊的未來
如今同福永逐漸子承父業,沈家琦作為新一代的創二代,已開始深入研習同福永文化,為了讓老字號既傳承原來的味道,又引領消費潮流,大膽創新的沈家琦致力于生態種植,承包酒廠附近125畝枇杷園,從種植到采摘、釀酒,做足枇杷酒全產業鏈。此外,他還規劃種植了葡萄、桑葚等,手工自釀葡萄酒已成功出壇,預計來年上市附帶增加桑葚酒。同時,沈家琦進行業態融合,將酒業融入旅游,將品味獨特的各種果酒和傳統手工釀制酒融入農業休閑旅游、親子游服務,體驗生態農業的同時也能及時感受到老底子的味道。早在前些年,同福永就已經進軍電商市場,實施網上網下兩條腿走路的現代化經營思路。
同福永之前的市場在國內,如今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,今年同福永黃酒也開始出口到日本、韓國等周邊國家。對于同福永的將來,沈家父子有很多想法,沈士良說:“下一步,‘同福永’還將深挖酒后經濟鏈,將老字號與塘棲旅游業深入融合,不斷將同福永品牌打造成與時俱進浙江酒業標兵。”——錢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