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心醞釀,一壇好酒醉香百年
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,蜿蜒千里,它的修建開通繁榮了市場經濟,豐富了文化底蘊,增強了民族自信。
運河興,則城市興。運河穿鎮而過,有一座因運河而興的古城鎮名曰塘棲,塘棲古鎮上有一家“同福永”酒廠,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,說起“酒”的釀造史,可以追溯到清末光緒年間。
同福永的前世今生
無處不在的水、悠長的弄、特色的老宅,仿佛都在訴說著塘棲曾經的喧囂與繁華。運河經濟的發達,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形成了一批代表性的、知名度較高的老字號,這些老字號大多前店后坊,這也是千百年來水鄉老鎮的商業經營特色,就連康熙、乾隆下江南時都要路過并駐蹕此地。
當時酒醬業家喻戶曉的知名商號不多,老百姓大多自釀自斟自飲,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又立于不敗之地的要屬同福永、仲嘉順規模最大了,就連當地老人們也在街頭巷尾議論著,塘棲能說道的東西很多,但真正稱得上傳承的,還是同福永。
清末民初,在浙北及蘇南一帶,醬園一般都兼營酒業。1890年(清光緒十六年),夏甫卿在塘棲西石塘街創辦了“同福醬園”,亦喚作“夏同福醬園”,生意極好,一度見證了塘棲鎮的輝煌。
1896年(光緒二十二年),夏氏將夏同福醬園賣于汪道生家,牌匾換成了“汪同福生記”,盛景不錯,紅紅火火了好些年。
談論起歷史長河,沈士良娓娓道來:“同福永幾經易主,老底子的醇香卻始終未變,它的品牌發展史最主要的節點在1956年,當時同福永與塘棲仲嘉順、源新、郭源茂等釀造廠合并,改為地方國營塘棲釀造廠。”
“酒廠最好的時候,職工人數達490人,產品有黃酒、白酒、果露酒、藥補酒、啤酒等5大類40余種,年產量15488噸,年產值1068萬元,所產清宮御酒、狀元紅、竹葉青、螞蟻酒、雙參禮酒等,在市場上十分暢銷。”說起同福永的前世今生,沈士良神采飛揚,“塘棲酒廠用的大米是從我這里進的,這款大米也是百年老字號,叫‘廣泰豐’,品牌創始于1918年。”
20世紀末,酒廠生意滑坡,產品出現滯銷,沈士良了解了同福永背后的故事,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老字號的商業價值,于2007年接手酒廠并申報了老字號。
老字號評審專家來實地考察后,發現廠區內那一排排具有百余年歷史的大缸、一排排像金字塔一樣的竹編缸罩、一百余年沒遷過址的生產廠區,不由嘖嘖稱奇。一百余年沒動過地方的老字號,這在浙江全省都少見。2011年,同福永正式被浙江省商務廳認定為“浙江老字號”。
工藝創新,于吳越之地釀好酒
一直以來,同福永以釀制黃酒、白酒為主。在沈士良的構想中,主打黃酒兼營白酒的格局——很難在杭州以外的地方立足,但好在有寶劍傍身,“浙江老字號”這塊金字招牌,給了同福永十足的底氣。
受困于浙江區域的白酒市場一直為外地品牌所占據,沈士良決定從白酒打開局面,但要把白酒推向強手如林的市場,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。
縱觀浙江區域,黃酒品牌多白酒品牌少,這是人們的共識,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甚至覺得,浙江人是不喝白酒的,浙江也沒有什么好的白酒品牌。沈士良卻不這么認為,他覺得浙江是有能力做出白酒的,而且也終將會做出屬于自己的高端白酒。
要贏得市場,關鍵靠質量。酒這產物,質量好不好,一喝就知道。沈士良做白酒有一個特別優勢,十幾年來米業經營的經驗讓他所獲頗豐。因此,他對制酒所用的蕎麥、高粱、糯米、小麥、粳稻等谷物的原料供應、品質情況了如指掌,這為白酒的釀造奠定了基礎。
沈士良請來精通白酒釀造工藝的老師傅耐心研磨,在保證釀造工藝古法傳承的基礎上,融入現代工藝匠心打磨,提升白酒品質,研制出了原釀珍藏白酒。
塘棲的老百姓親切地稱它為“塘茅”,每逢宴請便以“塘茅”助興。一來二去,酒香飄出了萬里……眼下,53度、43度、38度和36度的同福永紅瓶白酒已走出杭州,行銷華東地區。沈士良說:“只有手工純釀的老手藝,才能讓同福永的美味百年傳承。”
多元發展,時代芳華不落幕
百年老廠幾易其手,卻從未中斷經營,同福永在品牌積淀上的造詣很深。
同福永非常注重品牌文化建設,一直致力于挖掘歷史文化底蘊,弘揚酒文化,傳承酒文化。
2015年10月,因擴產需要同福永搬到新廠區,地處塘棲鎮西河村。新建的酒廠內置幾十個窖池,主要用于醬香白酒釀造。同福永用水極其講究,使用千島湖水釀酒,從源頭保證酒的香醇。
“同福永在塘棲水北街原址,有望開辟成了一個酒文化展示館,實景再現同福永的百年傳承。”沈士良補充道。現代建筑鋼筋水泥、玻璃幕墻,在現代樓宇里尋味百年老街特色,猶如歷史飛奔而來,別有滋味上心頭。
2016年,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齊聚杭州開辦峰會,同福永品牌必然不會缺席。峰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向同福永公司頒發《G20感謝狀》,嘉獎同福永在大會中展示出了風采,展示出了能力,展示出了特色,更展現了實業報國的理想、回報社會的情懷和擔當。“有了這份情懷和擔當,相信我們的企業會走得更遠,發展得更好。”沈士良信心滿滿。
近幾年,同福永不斷開疆拓土,拓寬領域。沈士良承包了酒廠附近一百多畝枇杷地,園內枇杷樹全部采用生態種植,從種植、采摘到釀酒,做足枇杷酒全產業鏈,繁榮了地方果園經濟。
釀制的枇杷果酒甘甜馥郁,潤肺去燥,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養生果酒。隨著枇杷酒的成功研制,梅酒、桃花笙記等果酒相繼上市,火熱銷爆京東商城等電商平臺,正逐漸成為“網紅”酒。
歷史傳承的背后是不斷發展。同福永將酒業融入旅游,進行業態整合,將品味獨特的各種果酒和古法釀制酒融入農業休閑旅游服務,讓人們在體驗生態農業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老底子的味道。
展望未來,海闊憑魚躍
果酒系列是同福永目前重點開發的項目,其制作工藝還讓這家老字號企業獲得了一張現代化的“新名片”——浙江智造精品企業。沈士良本人也對果酒產品寄予了很大希望:“至少要在銷售份額的占比上,把果酒提升到和黃酒、白酒同等重要位置。”他表示,果酒還是有比較大的拓展空間的,做得好的話,會很快適宜年輕人的喜好。
“杭州地區果品豐富,只要有足夠的精力,足夠的研發投入,我們就可以做春釀、夏釀、秋釀、冬釀。像青梅、枇杷、水蜜桃、蜜梨、葡萄、藍莓,都可以制成果酒。我相信只要經營有道,注重果品品質和風味開發,果酒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,很快會成為繼白酒、黃酒、啤酒、紅酒之后的第五大酒產業。”沈士良內心執著,無比堅定。
對于同福永的將來,沈士良想法頗多,他說:“下一步,我們要將同福永品牌打造成與時俱進的浙江酒業標兵。除此之外,萬噸酒庫著重開發‘酒銀行’項目,讓前來買酒的客戶不僅能親眼目睹釀酒過程,還能親自將酒封壇入窖,自定取酒年限,想什么時候開壇就什么時候開壇。”
悠悠運河水,訴不完古鎮千古情,道不完好酒匠心釀。在匠人的匠心研磨下,同福永斬獲佳績:2019年“同福永白酒釀造技藝”被列入余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;2021年,沈士良被授予“臨平工匠”稱號。2022年7月,中國酒類協會和浙江省酒類流通協會共同舉辦的行業會議在杭召開,以茅臺、五糧液、汾酒、瀘州老窖為代表的知名企業受邀與會,沈士良攜5名公司骨干與茅臺董事長季克良先生就白酒釀造工藝、儲藏工藝、品牌未來發展等方面展開交流與研討,獲益匪淺。這位釀酒大師說,杯杯“甜酒”醉香百年。